少年文明岗
始于2002年的“少年文明示范岗”活动是我们学校富有特色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又名“红领巾一条街”,为了培养学生服务学校、服务街道、服务社会的整体观念,我校的学生承担起了学校所在地范庄前一条街的打扫清洁工作。


范庄前因范氏义庄建于此而得名。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于皇祐元年(1049)用自己多年积蓄的俸禄,在苏州近郊买了千亩良田,名曰义田,建立了义庄,用义田的收入赡养族中穷人,使之“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范氏义庄是一族公产。这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义庄。

原名芝草营巷。芝草营为驻军营地,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录“文正范公之坊”,并注“范家园”。乾隆《苏州府志》作范公坊,并注:“范家园,绍定二年重立,(在)雍熙寺后。”同治《苏州府志》并注:“范公坊即文正坊也。”《姑苏图》标范庄前,《吴县图》、《苏州图》均标范庄前。


街巷全长348米,路宽3米,1985年改弹石路面为长方石路面。古迹遗存:32号范氏义庄旧址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今景范中学校园内。范庄前曾有一座雕饰精美的巨型石坊——“先忧后乐”坊,在文革中被毁。5号原为五路财神庙。范仲淹后裔、民国时著名报人、苏州首任救火联合会主席、景范中学校长范君博曾住本巷。

景范学子通过“少年文明岗”,在这条拥有古代文明的路上播散现代传递文明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