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 ENGLISH 教师工作台 办公系统  
 
  国际交流
  校际交流
  外教管理
  中国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会
    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联盟
    实践探究
    思想研究
 
首页 > 友好交流 > 校际交流  
聆听昆曲,传承非遗
2016-7-19   发表人:李灼华   编辑:外宣处
 

 7月14日13点30分,在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非遗中的江南风情”邀请到昆曲研究界的领军人物顾闻钟老师为来自社会各界的听众朋友们详细解读昆曲的内涵以及现在的保护情况。

顾闻钟先生是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从事词曲、传统戏剧研究,尤重词、曲格律,曲唱及传统戏剧程式表演,曾随周乃康先生、徐玮先生学习老生、小生身段表演程式。主持市厅级文化研究项目《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昆剧表演数字化》。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昆曲艺术》、《曲唱实践》等课程。目前担任苏州工业园区正谊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苏州遏云曲社社长等职。

顾老师首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的印象中昆曲是什么?”许多人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元曲,也有不少人认为昆曲就是一种地方曲种,还有人说昆曲是一切曲种的起源。老师认为这些说法都正确但是还不全面。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元曲流传至今其唱法大多已经失传,只留下干枯的律词。昆曲作为一种地方曲种,在今天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戏曲的核心,好的律词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了戏曲的灵魂——唱腔和表现手法的律词就不能称之为戏曲。只有当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称得上是一种戏曲,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昆曲的特点,顾老师通过几个实例让大家感受到了昆曲真正的魅力。昆曲主要是唱腔柔和,姿态优美。为了体现大家闺秀的矜持,老师现成给大家演绎了一段《牡丹亭》。柔美的歌声搭配端庄优雅的姿态简直是一种梦幻般享受,刹那间,仿佛丽娘小姐就在身边。昆曲还有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动作写意。作为一门艺术,自然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为了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演员都会采用更夸张的动作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老师举了个十分有趣的例子,在生活中人们都是用手擦眼泪,而在昆曲中为了既表现任务的悲伤之情又要顾及大家闺秀的修养,则是用手左右各点一点然后轻轻弹出,既体现了伤感又十分得体,还体现了小姐们希望能够抛弃烦恼的美好心愿,这就是“哀而不伤”。通过写意的动作和柔美的唱腔,昆曲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群众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与昆腔不同的是,昆曲作为一个地方曲种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代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在传承古代戏曲文化的同时也保护了吴地的方言。而昆腔则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唱法,并没有地域代表性。许多人误以为昆曲就是昆腔,所以不够重视昆曲的传承,使得人才流失,昆曲创作缺乏动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可以向《青春版牡丹亭》一样,以更现代更活泼的形式在年轻人中推广。老师十分欣赏这种观点,如果能过争取到年轻一代作为主要受众,昆曲必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昆曲作为传承已久的一门艺术有着自己的行业规范,而近代的歌剧则是在西方较为盛行,如果贸然将传统艺术改为“青春版”,会使得传统文化与新的观念发生冲突,却无法避免传统的消亡,为此,在传统与革新中找到平衡是关键。

时间飞逝,讲座也告一段落,通过顾老师的讲解大家都对昆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昆曲的保护刻不容缓。在提倡创新的今天,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政府和国家的任务,更是每个公民力所能及的事。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上,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传承下来的都是经得起时代淘洗的文化瑰宝,非遗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将非遗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值得每个人思考,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李灼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 返回 >
 
版权所有:苏州市景范中学 联系地址: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 苏ICP备10204645号-15
总访问量: 23629770 今日访问: 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