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青年教师科研品质提升工程”启动了。
今年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中,科研品质的提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将影响其未来教育格局的形成,学校倡导教师要带着科研意识、科研思维进课堂。青年教师如日初升,知行合一,方得其益。
依托学校的“助力学校发展”的计划,学校邀请省教科院的王彦明博士来到学校,参与活动,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思考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由教科室钱虹主任主持,她引导青年教师与王博士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在分享、问疑、指导、反馈等等往返的对答中,课堂实践发现的价值性、实践亮点的归纳感,科研脉络的梳理度、品质提升的操作性等等话题逐一展开。

王博士从青年教师的汇报与提问中发现了实时指导点。他提示大家:首先是要有问题意识,思考自己所要写的主题是否有价值。其次,是要有创新性,也就是所谓的“新意”,“新意”的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有中出新”,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核心期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无识。最后,写论文之前要依据内心的逻辑感先写提纲,提纲的大致框架可以遵循“呈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此外,王博士还给青年教师推荐了一些相应的教育类的期刊和教育理论类书籍。
随后,王博士一对一地给青年教师的论文构思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十三位青年教师一一呈现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尝试与思考,王博士或赞同或质疑或指点,激发了老师们的讨论热情。活动最后,钱主任对青年教师与王博士有来有回积极互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钻研有行动。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都能积累体会,勤于思考。还鼓励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青年教师的科研提升工程的带动下,明确定位,把实践、阅读、思考和论文撰写贯穿起来,让科研品质得到切实提升。
通过此次指导会,青年教师们收获良多,特别是王博士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术前沿的把握,论文题目的确定以及论文结构的梳理等多个方面教青年教师们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教育类论文。期待青年教师从一堂课、一本书、一个现象,一点探索开始,走向自己的科研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