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 ENGLISH 教师工作台 办公系统  
 
  国际交流
  校际交流
  外教管理
  中国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会
    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联盟
  实践探究
    思想研究
 
首页 > 友好交流 > 中国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会 > 实践探究  
新时期践行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校本研究
2024-3-29   发表人:葛伟锋   编辑:管理员
 

新时期践行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校本研究

 

葛伟锋[1]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范仲淹清廉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理论,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一所新建学校五年的校本实践研究,探讨范仲淹清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并通过对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深入剖析,结合当前教育管理的实际,探索其在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学校育人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实践价值与路径。

关键词:范仲淹;清廉思想;校本实践;校园文化;师德师风

 

我校坐落于美丽俊秀的富春江畔,也正是北宋时期一代名臣范仲淹,因郭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胜,而被贬谪之地——睦州,古还称之为“桐庐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以“文正”命名,正是为了纪念与我们桐庐渊源颇深的北宋名家“范文正公”——范仲淹。而择“文正”不仅因为范仲淹与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渊源,更因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当然还有他的刻苦勤学,清廉节俭,高风亮节的崇高品质。因此,学校在开办时便以这位“天下第一流人物”为精神偶像,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为我们的每一位文正学子培根铸魂。

进入新时期,我们聚焦范仲淹的清廉思想,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核与时代育人价值,力求在守正与创新中,开展基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实践研究。以期在探索中能够凝练“先忧后乐”的校园文化精神,创建风清气正的教师团队,培育“正直、正义、正气”的三正学子。

一、“先忧后乐”:范仲淹清廉思想内核与时代育人价值

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核心在于“忧乐天下,利济苍生”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他主张为官清廉、执政公正,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范仲淹一生坚守清贫,节俭修身,廉洁奉公。他淡泊名利,以清廉自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清廉”二字。这种自律精神和对道德的坚守,构成了他清廉思想的核心。第二,公正无私,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公正无私,秉持公心,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其清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范仲淹少立壮志,刻苦攻读,即使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是其清廉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先忧后乐,范仲淹清廉思想的不朽灵魂;甘于清贫,范仲淹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法宝;担当精神,范仲淹清廉思想的突出表现。”而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育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特别是如今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并不断增强当代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1. 价值观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范仲淹清廉思想强调廉洁自律、公正无私,这些品质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对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教育引导与实践,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必备品格正: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种情怀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到职业道德,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中,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在基于这一思想的实践体验中,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关键能力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范仲淹清廉思想不仅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强调勤奋学习、提升自我修养。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自己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能力素养,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用之才。

二、“知行合一”:范仲淹清廉思想在校本实践中的应用

范仲淹清廉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是现代教育体系下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思想资源。在校本实践中,我们在“知行合一”这一基本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融合与实践开展了多维度多路径的实践探索与应用。

1. 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一个向上向善的师生共生长的空间

借一流人物,办一流学校,育一流学子。在学校开办前,我们将范仲淹清廉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顶层设计,从学校的目标追求与办学愿景,到学校的整体布局与景观建设,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渗透,力求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可读可体验且向上向善的的学习生活空间。比如学校的“一训三风”的设计中,我们以校名——“文正”为基点,以“崇文尚德,守正创新”为办学理念,努力彰显出范仲淹的精神品格追求。其中我们的校训为“文以明智,正以立身”。“文以明智”指向引导师生探求一流的学识,“正以立身”指向引导师生努力涵养一流的品格。再比如,学校六幢主楼的命名,其中三幢教学楼以“文”字打头,分别为“文真楼”“文善楼”和“文美楼”。融入真善美,寓意我们的教育如何给孩子从小播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

2019年秋季,学校正式启用,历经五年的践行,我们在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底蕴。比如,如何进一步丰富并提升校园文化景观中范仲淹思想的育人内涵,从而引导师生在集文化性、历史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空间中浸润生长?为此,我们创建了“一院两区三馆四园五廊”的校园空间布局。其中“一院”指得是弘扬以范仲淹清廉思想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双意·正德书院”(备注:该书院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商标注册)。该书院是集师生阅读与讲课讲学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在阅读区,我们开设了范仲淹相关书籍文献的专柜,师生可以在常态化地借阅品读中领悟一代先贤的精神品格。讲课讲学区我们开设了“正德大讲堂”。为此,学校特别聘请了区域范围内中国范研会的会员等一批社会名家名流为“正德先生”,并定期通过主题讲座的形式,为广大师生讲述关于范仲淹的思想文化故事。同时,该书院中我们还特别创建了“范仲淹主题文化馆”。馆内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呈现了范仲淹清廉高洁的一生,以及范仲淹与桐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师生步入期间,在读与听中与先贤对话,然后与先贤同行。在学校“四园”的建设中,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为“范仲淹主题文化园”。在园中,最醒目的是以一尊体现范仲淹青少年时期节俭勤学的成语故事“划粥断齑”为内容的主题雕塑。同时在园中,还有机融入并展现了范仲淹的经典诗词文赋。另外学校还建有“三正桥”“忧乐路”等体现范仲淹清廉思想文化的主题景观。环境不仅是体现一种符号,更是我们能够与其互动对话的学习载体。因此,广大师生在弥漫着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文化空间中熏陶浸润着,然后体验共生长。

2. 融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创建一支风清气正的教师团队

师风正则校风正,师风正则学风正。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范仲淹清廉思想中的廉洁自律、公正执教等理念,可以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参照,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实践中,我们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品格,特别是其清廉思想中的“廉洁自律、公正无私”,作为广大教师道德操守与精神追求。为此,我尝试通过多条路径,努力在对范仲淹清廉思想的文化认同中,成为我们的践行标准与共同追求。

第一,在专题培训中研清廉之风气。清廉之风气是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广大教师普遍遵循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实践中,我们在师德师风序列培训学习活动中,针对为弘扬范仲淹清廉思想,为教师特别开设的专题培训。其中包括利用专题讲座、读书沙龙等形式,研读范仲淹著作,比如集中体现范仲淹清廉思想的《上执政书》和《答手诏条陈十事》等。也精选评论范仲淹清廉思想的论文典籍,与老师们一起品读领会。同时,我们还通过诵读范仲淹诗文等活动,在经典的传唱中,深入认识其思想内涵。比如,经典名篇《岳阳楼记》我们倡导每一位老师能够熟读成诵,而在教师主题活动中它是我们的必诵篇目。

第二,在实践行走中扬清廉之风尚。在学习领悟了范仲淹清廉思想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关键是如何以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然后在行走中,让清廉之树开花结果,并最终将其转化成助推师生发展,学校提质的强劲动力。实践中,我们引导老师要有一颗忧乐之心,忧学生之忧,乐学生之乐,一定要与我们的学生忧在一起,乐在一起。比如,由于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随迁子女占比大,每学期插班转入的学生人数多。为了这批孩子,能够快速融入新环境,我们先学生之忧而忧,每个学期的开学我们会特别为这些孩子开展“五个一”的专项帮扶活动。即一次欢迎仪式、一次上门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学习指导、一次伙伴牵手。通过这些具体的关爱举措,让我们的小候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清廉的风尚不仅需要口口相传,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实践弘扬。

第三,在评比考核中显清廉之风范。范仲淹是我们学习榜样,也是我们的精神偶像,在实践中我也需要树立身边的典范。学校为此特别设置了每年一届基于教师个体的“忧乐园丁”评选活动。而在评比标准,我们特别融入了范仲淹清廉思想的内容。比如,评选“快乐园丁”的五大条件分别是:为党尽责的政治品格,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勇于任事的担当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与此同时我们基于教师团队,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的“三正团队”考核,将范仲淹的清廉思想文化融在考核细则中。这既是一种目标的明确,也是一种方法的指导,最终以形成团队共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3. 融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培育“正直、正义、正气”的三正学子

通过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将范仲淹清廉思想融入学生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清廉意识、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实践中,学校通过探索已经形成了以引导师生涵养范仲淹忧乐精神为核心,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123”传统文化育人机制。其中“1”是“建设一个中心”。学校以“双意·正德书院”作为学校传统文化育人的中心机构,努力将传统的书院育人文化与新时期的育人理念进行融合,并探索出一条极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象的育人路径。“2”是“探索两条路径”。两条育人路径分别是“经典为伴”和“圣贤同行”。在经典中汲取营养,与圣贤同行中明确方向,赋能生长。实践中,我们通过主题课程开发与实施,引导学生诵经典、绘经典、唱经典,从而在以范仲淹为典范的中国古代圣贤的诗词名篇、绘画故事中提升素养,涵养品格。比如《文正晨韵——经典诵读序列课程》《就学这个“范”儿——涵养范仲淹忧乐精神故事课程》等。“3”是“实现三正育人目标”。基于范仲淹的忧乐精神,我们在新时期通过儿童化的表达提出了培育“三正学子”的目标追求,力求引导每一个文正学子能够在“三正促三有”的践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课堂研讨为阵地的育人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淬炼“正直、正义、正气”三正品格的探索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政通人和”:范仲淹清廉思想校本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范仲淹清廉思想在校本实践中的应用,清廉文化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还能有效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实现“政通人和”之美好样态。范仲淹清廉思想不仅对于个人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学校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通过引入清廉思想,学校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治理效能。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加强师生参与,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教职工的廉政教育,提高教职工的廉洁意识与服务意识。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清廉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实际成效来看,这一实践研究让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有了具体抓手,为学校其他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助推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开办虽然只有五年,但已经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已经形成,这得益于我们持之以恒地以范仲淹清廉思想为引导,在守正创新中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

成效取得,让人欣喜,也给予我们启示。第一,在新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范仲淹清廉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将范仲淹清廉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我们应进一步强化道德教育实践。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注重实践环节。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道德教育实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效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第三,我们要努力探索推进学校治理创新。范仲淹清廉思想为学校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加强内部管理改革,提高治理水平。例如,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范仲淹清廉思想在校本实践中的成效显著,对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品质、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范仲淹清廉思想的传承与弘扬,将其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同时,学校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创新育人工作模式,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廉洁自律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22.

2. 唐金培,《范仲淹清廉思想的历史意蕴与当代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3.

3. 张俊英,《范仲淹反腐倡廉理论实践与当代价值》[C].第八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2021-10.



[1] 葛伟锋,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文正小学书记、校长。

 

< 返回 >
 
版权所有:苏州市景范中学 联系地址: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 苏ICP备10204645号-15
总访问量: 23773004 今日访问: 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