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故事之——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能诗善赋,“作文章尤以传道名世,不为空文”。他创作了大量文赋和诗词,其中不少作品文以载道,将道统与文统完美结合起来,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有的成了传诵千古的不朽名篇。
范仲淹最为人所称道的文赋,首推《岳阳楼记》。这是范庆历六年(1046)知邓州时应好友滕宗谅之邀而作。关于创作《岳阳楼记》的经过,其后人范公偁在《过庭录》中曾有记述: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很明显,范之所以采取委婉含蓄的手法写记,寓规劝之意而不显露于文,这是由于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的缘故。范在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是他青少年时便怀有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反映。其言是从《孟子·梁惠王》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发展而来的。他可谓深得儒家思想之精髓。
范名义上是在规劝滕宗谅,实际上也是给其它受贬的革新派打气鼓劲,同时也是自己内心思想的一种独白。在文中,范没有像一般士大夫借诗文来发泄自己的颓废心情,相反,他通过叙事写景,引出了自己向古仁人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在那样的时代里,范具有这种忧国忧民、奋发向上的思想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和令人钦佩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散文的代表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完美统一。它运用了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将记事、写景及议论熔于一炉,寓浓郁的抒情于写景和议论当中。行文上骈散结合,声文并茂。整篇散文,笔调流利畅达,极为清丽,充分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才能。
《岳阳楼记》作为典范之作,历代收入许多散文选本之中。范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以文载道的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是由于他胸怀大志,有兼济天下之心的缘故。
范仲淹提倡的先忧后乐思想,为自己也为后人的立身处世,提出了一条高标准的行动准绳。这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宝库的一块瑰宝。它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献身;它激励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