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 ENGLISH 教师工作台 办公系统  
 
  景范历史
  范学课程
  读本汇编
    实践活动
    拓展资料
  图说景范
    校园生活
    美丽校园
      特色建筑
      人文环境
      园林景观
      设施设备
 
首页 > 景范风貌 > 范学课程 > 读本汇编  
范仲淹故事之——清贫自甘
2016-3-9   发表人:匿名   编辑:管理员
 

范仲淹故事之——清贫自甘

 

导读: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的《陋室铭》集中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不光是他,范仲淹也是一位具有此种精神的典范。从他少时的家境贫寒,到成年后的为官生涯,他始终坚持勤俭持家,而将大部分金钱用在了为他人造福之上。

 

故事:

范仲淹为官38年,曾在基层任职,也曾在边防任帅,还在朝廷里任副宰相,既有权轻言微的时候,也有官高权重的辉煌,但他一生坚持以俭约自处,以清贫自甘。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时,皇帝赠送给了他很多金银粮食,他都用来奖励将佐士兵,安抚边境少数民族首领,自己则分文不取。

  范仲淹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简练,笔锋犀利,才华横溢,很受世人崇拜。他一生给人写了很多碑铭、墓志、序文等。按当时的规定,是要收取很多酬金和贵重礼品的。但他一律拒收酬金,分文不取。不过他却有个原则,墓主人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必须是受人尊重的人。对那些心术不正、少廉寡耻的人,他一律不写,决不阿谀奉承。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地位高了,收入也多了,但家里仍像贫穷时的样子,过着布衣清淡的生活,不来客,不吃两样肉,夫人和孩子的衣服也是仅仅够用。有人问,范仲淹这样节俭,他的钱哪里去了?按照范仲淹的好友富弼的话说:范仲淹天性喜施与。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办学校、置义田,帮助部属亲友、抚恤孤寡贫困上,自己没有一点积蓄。死后连入殓的新衣裳都没有,丧葬费是友人孙沔、欧阳修等凑集起来的。家属也无安身之地,还是由公家为他们在韩城租了几间房屋。仅就这些情况说来,范仲淹怎能不让后人感怀和敬仰呢?

 

问题:

1、王安石教育子女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范仲淹一生秉承“俭”字,但对人民,却是极其慷慨。你对他这样处理二者关系有什么看法?在当今社会,你该怎样看待节俭观?

2、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原则”,范仲淹在对待为他人撰写墓志铭上有他的独特原则,请你说说他的原则是什么?你对他这样处理有什么看法?

< 返回 >
 
版权所有:苏州市景范中学 联系地址: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 苏ICP备10204645号-15
总访问量: 25585405 今日访问: 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