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 ENGLISH 教师工作台 办公系统  
 
  景范历史
  范学课程
  读本汇编
    实践活动
    拓展资料
  图说景范
    校园生活
    美丽校园
      特色建筑
      人文环境
      园林景观
      设施设备
 
首页 > 景范风貌 > 范学课程 > 读本汇编  
范仲淹故事之——营田固防
2016-1-14   发表人:匿名   编辑:管理员
 

范仲淹故事之——营田固防

 

导读:

范仲淹虽身为文官,对用兵之道也深有研究,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战略思想和民族情结充分体现在对西夏用兵的过程中。“营田固防”是他实施积极防御战略,巩固宋朝边防的重大举措。

 

故事:

庆历元年(1041)初,由韩琦率领的宋军和李元昊率领的西夏军在好水川激战,结果宋军大败而归。此战促使仁宗皇帝放弃了轻率出击的主张,逐渐采纳了范仲淹的战略主张。初到西北的范仲淹,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巡视边防,所见却是触目惊心的现象:因宋军战线太长,补给十分困难,士兵们吃的是粗粮糟糠,而且不沾肉腥味,个个饿得弱不经凤,行军时连武器都背不动,只得偷偷弃而埋之。有的实在受不了就逃跑,但又跑不动跑不远,都被逮住杀了头。同时西北各地为了粮饷的筹集,要承担大笔的额外负担,百姓们叫苦连天。于是屯垦戍边,便成了范仲淹最佳的选择。

按照自己的战略思想,首先整顿延州的军队编制,淘汰了老弱病残,并给予妥善安置。继而召募了很多当地属羌(少数民族名称),充实军队兵员,加强军队训练,作为守城士兵。按当时的规定,这些人是要一律黥面的,而范仲淹则只刺臂,不黥面。这是对士兵人格的极大尊重,士兵对此都很受感动。边境城堡的防守,采用轮流值勤的办法。不值勤的,一律回家种地,发给他们口粮,每人还可以分到土地80亩,自己能备马的,另外可分到赋田40亩。士兵值勤时发给他们兵器,并允许士兵带家庭人城居住。士兵们得到了优厚的待遇,所以人人忠于职守,守城十分卖力,成为了一支坚强的守城大军,他们对范仲淹更是感恩戴德。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守城和边防实力,而且团结了边境少数民族,安定了民心,对抵御西夏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便是范仲淹“营田”的战略。

延州守军共计18000多人,范仲淹首先加强军队编制,淘汰老弱病残认真加以训练。他把18000多人分为6将,从中选出指挥使12人,分属6将管辖,主管士兵的训练工作,每指挥又选出25名骁勇善战的士兵练弓弩手和短兵,训成后作为教头,每教头负责训练10人,很快便把18000名士兵训练成了一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边防主力军。

出征西夏的战争中,范仲淹还大胆任用了狄青、种世衡、张去惑、周美等一批具有军事才能,熟悉边境情况,善做边民工作,又深得边民之心的人才,利用他们的才能和有利条件做好边防工作。延州东北200里有一处地势险要深入敌腹的地方名青涧,范仲淹用才华出众性格坚强的种世衡前往筑城,种世衡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挖地150尺,再穿一层石板,找到了水源,解决了当地水源不足的困难,很快建成了青涧城,成了延州的御敌屏障。在庆州城北的马铺寨,他同长子纯佑等秘密作好了一切物资准备,一到马铺寨立即开始筑城,仅用了10天时间,城就修好了,这—来就切断西夏与明珠尔、灭藏等部落的联系。李元吴得到消息后非常恼火,几次攻城都大败而归。朝廷将其命名为大顺城。此后又修筑了细腰、胡芦等多座城堡,对抵御西夏人侵,巩固西北边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想一想:

1、如果现在要求你参与自己所在班的班级管理,你能从这则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一份你对班级管理的设想和计划。

2、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有草率行事一种,还有做好充分准备一种,你能简要叙说一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吗?

 

< 返回 >
 
版权所有:苏州市景范中学 联系地址: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 苏ICP备10204645号-15
总访问量: 25585230 今日访问: 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