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 ENGLISH 教师工作台 办公系统  
 
  景范历史
  范学课程
  读本汇编
    实践活动
    拓展资料
  图说景范
    校园生活
    美丽校园
      特色建筑
      人文环境
      园林景观
      设施设备
 
首页 > 景范风貌 > 范学课程 > 读本汇编  
范仲淹诗词美文
2016-1-5   发表人:匿名   编辑:管理员
 

 

江上渔者            

阅读提示: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迁移视线,指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说明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全诗反映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正文: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链接: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课堂作业:

1、 熟读本诗,当堂背诵。

2、 读了这首诗,你对渔民的生活有了怎样新的了解?说说看,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 诛蚊诗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在泰州为官时,见蚊虫酿祸,广殃百姓,四处流行“打摆子病”,人们苦不堪言,以致影响了生产,遂赋诗一首,寄愿抒怀。他把蚊虫比喻为社会上的吸血鬼,仅用20个字,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吸血鬼的劣势和丑态,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憎恨,在讽刺意味中蕴含着作者迫切希望其灭亡的心情。

 

正文:                诛蚊诗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求旦暮,休更问前程。

 

链接:

首联写未嗜血的蚊子能乘云上天,吸饱血时色泽鲜艳如同樱桃,讥讽了蚊子嗜血贪婪的本性,下联一语双关,既嘲笑了那种只贪眼前私利的人,又批判了那些无视道德评判的丑陋行径。

 

课堂作业:

1、 熟读本诗,当堂背诵。

2、 本诗中的蚊子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你还知道文学作品中有以生花的妙笔来描写蚊子的可爱的文字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 石汐瀑布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范仲淹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初任广德司理参军时,在公暇之余去看石汐瀑布所写。这时范仲淹才27岁。刚刚步入政界,涉世不深,但是炎凉的世态、冷酷的宦海却使他看清了许多问题。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诗句描绘了瀑布的磅礴气势,引发了瀑布与泉水迥异的联想,抒发了自己高尚不俗的雄心壮志。

 

正文:                石汐瀑布

迥与泉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风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链接:

天宝山风光旖旎,云峰耸立,瀑布沿石壁飞泻而下。范仲淹见景色优美,流连忘返,睹景生情,浮想联翩,遂赋诗一首。特别是“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两句问得奇特,富于哲理,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探索和追求,耐人寻味。诗人以此自喻,即使到了浑浊的世俗宦海,也不与之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正直和高洁。表现了范仲淹从青年时期就立定了出淤泥而不染、永葆人格尊严的坚定决心。诗的后半部以瀑布飞流直下、无可阻挡的磅礴气势,表达了自己今后为官做人要像瀑布那样,任凭风骤雨狂,誓与丑恶势力做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课堂作业:

1、 熟读本诗,当堂背诵。

2、 你觉得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3、 你肯定读过其他一些描绘瀑布的诗句,背两句给大家听听。

 

四 斋中偶书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范仲淹的自述抒怀之诗,大约作于1034年睦州任上。范仲淹因越职言事,被贬知睦州。偶坐郡斋之中,回想起自己朝中直谏的所作所为,有感而发。本诗抒发了范仲淹直言相谏,不被采纳,反而被贬,愤懑、无奈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固守道义、特立独行的高贵品格。

 

正文:

斋中偶书

狂愚多苦口,幽远独甘心。

言语有余责,权门无去音。

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

此意谁相和,寥寥鹤在阴。

 

课堂作业:

熟读并背诵本诗。

 

睢阳学舍抒怀

阅读提示:

    这首诗写在应天府苦读期间,描写了他当时的困境和心情:寄读他乡,身世飘零,犹如无根可倚的白云,只能无奈的遥望着东南故乡(范仲淹祖居苏州吴县);这时又听到幽咽的洞箫声更增添了他心头的凄凉。范仲淹的这首诗,直抒胸臆,格调高迈,也是警策着他以后整个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思想的伟人。

 

正文:

 

睢阳①学舍抒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②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③,薄才犹可赋鹪鹩④。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重点字词的注释:

①睢(suī)阳:地名

②“汉苑”:借指当时的应天府。

③“凤鸟” 典出《论语》: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南方有位隐者就借歌颂高洁恬淡的凤鸟劝戒他,别再忙忙碌碌,沉迷于凡乱之世而不可救药: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④“鹪鹩”(jiāo liáo):一种捕食小虫的小鸟。最早见于《庄子》:巢于森林,不过一枝。“赋鹪鹩”,是说西晋时,张华出身贫寒而少有大志: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阮籍读后大为叹赏,称赞说“有王佐之才”,后果成治国之臣。

 

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本诗

2、你喜欢本诗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苏幕遮

阅读提示: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全词意境壮阔,继承江淹《别赋》作“黯然销魂”语,但超出一般描写乡愁的词。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正文:

苏幕遮①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②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③。

黯乡魂④,追旅思⑤,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重点字词的注释:

①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

②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③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④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⑤旅思:羁旅中的情思。

 

链接:

名人对范仲淹《苏幕遮》的评论。

①《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②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本诗

2、用现代汉语描写上阕所写之景

 

渔家傲

阅读提示: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上片写景,描写的是塞下的秋景;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正文:

渔家傲①

塞下②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③无留意。四面边声④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⑤一杯家万里,燕然⑥未勒归无计。羌管⑦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重点字词的注释:

① 渔家傲:词牌,双调,六十二字。

②塞下:边界戍守的要塞,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相传衡阳有回雁峰,北雁至此而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角:军中号角。嶂:屏风一样的山峰。

⑤浊酒:米酒,色浑浊。

⑥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边境还不安宁。《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返。燕然山,即蒙古境内杭爱山。勒:铭刻。

⑦羌管:即羌族人吹的笛子。

 

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本诗。

2、请找出本词的主旨句,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阅读提示: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应诏上《十事疏》,主持新政。仲淹殚精竭虑,一心想革新朝政,富国强兵,。可惜,由于仁宗皇帝的始从终弃,庆历新政功败垂成。词人于庆历四年再次被排挤出京,受命宣抚河东、陕西。庆历五年,又被罢免了原兼任的四路帅臣,仅以给事中的身份改知邓州。仲淹舍身为国,孜孜以求,一身正气,却不被理解,反而屡遭小人排挤打击,内心十分委屈。

这是一首很另类的词作,文字通俗易懂。上阕笑话曹操孙权刘备等三国英雄还不如像刘伶那样沉迷在醉乡里闲适自在。下阕更是消极。只有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最可宝贵,怎能忍心耗尽来它追逐功名利禄呢?即使位极人臣或者腰缠万贯又能怎样,能不让白发爬上你的额头吗?

 

正文: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②,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玌③悴④。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重点字词的注释

①徒:只,仅。

②寻思;思考,思量。

③玌:qiǘ,玉名。

④悴:cuì,衰弱。

 

链接。

1、词的解读——副题的解读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945_1.html

2、对本词的点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baced010003qv.html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945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baced010003qv.html

 

课堂作业:

1、熟读本词。

2、思考:

   全词笔调清新活泼,似为戏言,读来却令人心情沉重。这是那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家范仲淹吗?这是不是宣扬消极无为、及时行乐的颓废人生观呢?

九  御街行

阅读提示:

    范仲淹是北宋豪放派的先驱,其词意境阔大,气势磅礴,音调豪迈。然观其作品,也不乏柔婉绮丽之作,《御街行》是也。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远情思。下片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使人无法入睡。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正文: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重点字词注释。

①砌:qiè,台阶。

②攲:qī ,倾斜。

③谙:ān,熟悉,精通。

 

链接。

1、关于本词的解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101973.html

2、关于作者在词中的情感分析。

http://space.yoka.com/blog/2587699/

3、关于本词重点词语的注释及评析。

http://www.xj71.com/specialcontent.php?id=1125

 

课堂练习:

1、熟读并背诵本词。

2、思考:全词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其间洋溢词人的缕缕愁情,可谓情极之语,因此许昂霄也称赞其为“铁石心肠人亦作消魂语”。请选择其中一、两处景物,品味作者借景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情感?

 

             十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阅读提示:

本词作于知邓州任上。由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也由于年老体弱疾病缠身,范仲淹请求一善地调养身体,宋仁宗便将他调知邓州。邓州城外原有一小洲,景色很好,范仲淹莅任后,将小洲上破败的亭榭整修一新,并浚(jùn)浦植花,亲自命名为百花洲。百花洲建成后,合成居民争相踏春游园。这首词便是描写范仲淹去游园,熙熙然与民同乐,以及由于政治上失意而心生渐退之意的复杂情感。

    这首词借用邓州百姓游百花洲的欢乐情景,从反面衬托了范仲淹刚从北宋社会的政治漩涡中解脱出来,政治上的失意,壮志的难伸,感情上的无奈,全部都交织在一起,那种复杂感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要做到完全忘记过去,而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地也确实很难。

 

正文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重点字词的注释。

     ①穰:ráng

 

链接。

关于词中缺失字的理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74fd0100akeg.html

 

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本词。

2、作者为何自称“山翁”?

3、词《御街行》借景抒情,本词同样以写景来反衬作者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请品析词中作者的情感。

 

 

十一  岳阳楼记

阅读提示: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正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和作记的缘由。

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第二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景色。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

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第三段写洞庭湖风雨天的景象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及登楼观景之“悲”情。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第四段写洞庭湖“春和景明”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时的景象及登楼观景之“喜”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情。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第五段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政治抱负。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六段交代写这篇“记”的时 间。

 

重点词句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是湖南岳阳古城西门的城楼,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716),宋庆历五年(1045)重建。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具:通“俱”,全,皆。

7.属:通“嘱”。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0.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1.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2.大观:雄伟景象。

1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5.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

16.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7.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9.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20.霪(yín)雨:连绵的雨。

21.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2.开:放晴。

23.排空:冲向天空。

24.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9.景:日光。

30.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3.锦鳞:美丽的鱼。

34.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5.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6.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9.何极:哪有穷尽。

40.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1.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2.求:探求。

43.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4.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6.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7.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8.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9.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链接:

名人对《岳阳楼记》的评价:

北宋人王辟之曾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撰额,亦皆时精笔。”

 

课堂作业:

1、 背诵文章的三、四、五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是怎样的。

3、想一想,“古仁人之心”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 返回 >
 
版权所有:苏州市景范中学 联系地址: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 苏ICP备10204645号-15
总访问量: 25585432 今日访问: 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