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弘扬范公精神,苏州市景范中学继续举行“寻访范仲淹足迹之旅”活动。7月4日,师生一行27人赶赴系列活动的第五站——陕西。9日中午顺利返回苏州。

本次寻访主要目的地延安。范仲淹于北宋宝元年间(公元1040年至公元 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 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胸中有数万甲兵。

范仲淹在上任伊始,便对延安境内的军事防御体系进行了完善。范仲淹亲自督工在嘉岭山上筑城,并建一楼,名日“摘星楼”,供守兵嘹望之用, 同时,他还在凤凰山顶原文昌阁的基础上,重修一嘹望楼名为“镇西楼”。这些城市外围兼具军事与祭祀功能的人工标志建筑,既构成了延安城市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成为延安山水城市格局中的点睛之笔。到了范仲淹在延安执政的后期,随着战事的进展,地方日趋安宁。范仲淹开始招抚流民返家归业,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地方人文事业。他对延安周边以“三山”(北面的叫做清凉山,西南面的 叫做凤凰山,东南面的叫做嘉岭山)为代表的城外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同时,他还设立了嘉岭山书院,书院坐落在嘉岭山东面半山腰处,其地景色俱佳。

虽然范仲淹在延安执政的时间仅为两年,但在他离开延安之后,对延安山水城市格局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嘉岭山的摩崖石刻群也是因为范仲淹曾在这里留下过 “嘉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后世文人骚客常借助诗文碑刻等形式,在此凭吊先贤怀古忆今而逐渐形成的。范仲淹以其宏阔的视野将延安城与周围山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思考,纳入营建范畴,在考虑军事防卫需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其间分别布置塔、楼、庙、阁等要素。城西的凤凰山上布置镇西楼;城南的嘉岭山上有摘星楼、烽火台、嘉岭山书院,再加上嘉岭山上原有的延安宝塔;清凉山上的太和庙、魁星阁。在一个由自然山水围合出的半封闭空间中,城山相映、二水环带、楼阁巍峨、寺塔林立,自然与人工在这里完美的融合。

此外,景范师生还先后游览了唐代皇家避寒胜地--华清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了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遗址—西安明城墙、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中华人类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黄帝陵以及亚洲落差最大瀑布--壶口瀑布。在革命圣地延安大家还参观中共七大会议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




在寻访中,同学们相互关心、帮助、合作,体现了景范学生良好的面貌。负责带队的张敏红、张智清老师细心照顾同学们的安全出行和生活食宿,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赞许。
|